第16章 末法时期_藩乱
笔趣阁 > 藩乱 > 第16章 末法时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章 末法时期

  “这些定然是假僧人所为,而悬空大师和长老们慈悲为怀、淡泊名利、一向向佛,定是一时疏忽,才被宵小之徒蒙蔽其中。”

  知府大人甚至向在场所有官员表示:愿意替蚊香寺的大师们做保,此事与有度牒的大师们无关。

  而在场的大小官员也纷纷表示,认可知府大人的做法。

  面对知府大人的体贴谅解,悬空大师等人虽一肚子苦水,也只能违心称“是”,并请官家出面,帮忙处理善后事宜。

  此时,昆明府的大人们也表示,为了证明蚊香寺的清白,“暂时”接管蚊香寺名下的所有资产。

  其中包括田产租赁、功德箱收支、寺院借贷业务的运营;

  也“暂时”将米粮、牲畜、金银、玛瑙、刀枪、硫磺、牛筋等财货收存在官府。

  只留下足够拥有度牒的三十几位大师日常食用的瓜果菜疏。

  并且大方的表示:

  三十几位大师们每年的“单金”会按度牒派发,并且会根据级别不同,“单金”也会不同;

  同时,寺院年初时候,可上报官府,说明当年寺院需要的“办公费用”是多少。

  在官府审核后,会拨出一笔银子,作为寺院的修缮使用及日常瓜果菜蔬所需。

  面对官老爷们的笑脸,以及他们身后那群凶神恶煞的夷兵,寺院的大师们只能答应。

  神奇的是,对于在寺院里发现的那群没度牒的假僧人们,官府却以“虽无度牒,但暂查无犯罪实情”为由,不理不顾。

  在清点完蚊香寺的资产、搬走需要“暂时”收存的钱粮牲畜、刀枪硫磺、并抓走藏在寺院里几个强人后,官府官员及兵丁们就离开了蚊香寺。

  在官府人员下山后,蚊香寺的大师们,第一时间召集有度牒的僧人们开会,商讨出路。

  僧人愤愤不平,骂声震天。

  直言官府此番做法,实乃沙门法难。

  甚至想要联络各地寺院,唆使门下僧人,向周王讨回一个公道。

  其中一僧言道:

  “大明自太祖皇帝立国以来,厚待佛家,此乃祖宗之法!周王欲乱大明之法乎?!”

  于是,开始论起佛家史籍来。

  “洪武五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,太祖驾临太平兴国寺大型法会,太祖皇帝于佛像前礼佛如仪,听宗泐大师说法,并接受天台宗和尚慧日戒律。”

  “洪武五年春,应天府天界寺举行法事普渡大会。此会延续三天,参会僧众达千余人,太祖皇帝亲临参与盛会!”(注

  “何止!”另一白须僧人昂言道:

  “当年,成祖皇帝亦亲自注解《金刚经》,说明佛家,于大明是何等重要啊!”

  面对众僧的满腔义愤,悬空大师静静地听着。

  待不满情绪宣泄过后,方才示意众人安静,慢悠悠地说:

  “诸位有没有发现,官府只是查抄了寺产,却没有查抄我们这些人的私产。”

  “这说明什么?”

  “说明官府给我们留了条后路,许我们富贵,以换取寺产归公。”

  “有度牒在,接下来,或许生活没之前那么滋润,但再加之前赚的,足够我们养老了。”

  “《佛说八大人觉经》亦有言:多欲为苦,生死疲劳,从贪欲起;少欲无为,身心自在。”

  “这些年,大家该赚的已经赚了,该捞的也已经捞了,是时候收手了。”

  听到住持这番话,众人顿时才发现,好像官府真的没有对他们斩尽杀绝,给他们这群人留了一线生路。

  众僧虽心有不忿,但毕竟开始冷静下来,思考后路。

  此时,有僧人提出一个问题:

  殿外那群没度牒的僧人们,怎么办?

  仅靠他们三十几人的“单金”,养不起他们啊。

  悬空法师听后久久未言。

  随着一声叹息,做出了这帮人的命运决定:

  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
  “既然缘分已了,就让他们走吧,自谋生路去吧。阿弥陀佛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55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55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